第二篇:CLAY記錄系統 - 將經驗塑造成資產的四步法
今天繼續分享我從《巨人的筆記》中所收穫的啟發
這次在準備讀書會重看這本書的時候,因為要求自己必須聚焦在:「1個概念、1項工具、1句承諾」的原則上,所以,讓我非常專注在「HOW」這個層面。
因此,我也和相關的筆記的碰撞中,無意間提煉出:「CLAY記錄系統」。一個強大但簡單的框架,幫助我們將經驗與知識轉化為第二曲線的驅力。
CLAY記錄系統的四個層次:
Capture (捕捉) - 第一層記錄,快速捕捉原子化思想
Link (連結) - 第二層再記錄,深化理解與建立網絡
Action (行動) - 第三層持續記錄,轉化為具體行動
Yield (應用) - 第四層轉化應用,開發出個人資產和成果
這就像商業世界的流程:
先捕捉市場需求,然後連結解決方案設計,接著付諸產品開發的行動,最後獲得具體的收益成果,然後昇華成下一次需求被連結的經驗。
就像CLAY系統的發現,就是在看到過去閱讀 #Tiago #Forte 的《#打造第二大腦》時的筆記中,有關CODE框架的紀錄,發現其中有許多相似之處,進而逐步發展出來。
CLAY紀錄系統之所以特別強調「應用」這一步,是因為將知識轉化為具體成果和實際影響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!
這可以從作者金翼漢教授認為:記錄不僅是簡單的抄寫筆記,而是一個主動、有目的地處理資訊和經驗的過程。透過摘錄、內化、整合和重複,將零散的資訊和想法轉化為個人的知識和智慧,並應用於生活的各個層面(學習、對話、思考、日常、工作),從而帶來清晰度、成長、靈感、更深刻的自我理解和更大的自由感看出來。
因此,你可以這樣認為:「CLAY就是為應用而生的記錄法!」
你認為在這四個層次中,哪一個對你來說最具挑戰性?為什麼?
#記錄系統 #CLAY法 #知識管理 #第二曲線 #日更實踐

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