逆算第四篇:里程碑階梯 - 搭建夢想與行動的橋樑
今天是第四天分享我從《從未來寫回來的逆算手帳》中汲取的寶貴工具。
今早醒來,我拿出前兩天完成的生命之輪(我在哪裡)和人生願景圖(我想去哪裡),一個自然而然的問題浮現:「好的,我現在知道起點和終點了,但我該如何從這裡走到那裡?」
這就需要《從未來寫回來的逆算手帳》中的第三個核心工具:里程碑階梯——一種將看似遙不可及的長期願景,分解成一系列可管理、可執行的目標和行動的方法。
書中原本是直接從10年願景逆推到1年行動方案,但實際操作時,我發現這個跨度對很多人來說太大了。於是我結合史丹佛人生設計方法做了改良,設置了更多中期目標,形成更細緻的階梯:
10年願景 → 5年目標 → 3年計畫 → 1年行動方案 → 季度里程碑 → 月度任務 → 每週行動 → 今日行動
我非常感謝這個里程碑階梯方法,它讓我真切體會到「層層拆解」帶來的心理好處:大大減少了面對遠大目標時的壓力和無力感。
當我實際操作這個方法時,有一個令我驚訝的發現:原來那個看似遙不可及的10年夢想,與「今晚花30分鐘做XX」這樣的小行動,居然只隔了幾個步驟!這種從遠大到具體的拆解,就像在高山與平地間搭建了一座階梯,讓我不再因目標太大而裹足不前。
因此,今天我做了一件非常具體的事:
我選取了生命之輪中最需要提升的一個領域(健康),然後用五個關鍵問題為它建立完整的里程碑階梯:
- 願景實現時的具體樣貌是什麼?(閉上眼睛,沉浸在那個場景中)
- 達成這願景需要哪些重要里程碑?(就像建橋時需要的支柱一樣)
- 這些里程碑的最佳順序是什麼?(有些必須先做才能支撐後面的)
- 每個里程碑需要哪些具體行動?(從抽象到具體)
- 今天就能採取的第一步是什麼?(這是最關鍵的問題!)
在這個過程中,我同時考慮了五個互相關聯的要素(時間、金錢、所需的事、所需的東西、所需的人),這幫助我更全面地思考每個階段需要的資源。
讀書會的準備過程一次又一次地讓我感到「讀書不難,實踐不易」的道理。每次為了能更好地分享,我會強迫自己去實踐書中的方法,而這恰恰是最寶貴的部分——只有通過實踐,這些知識才真正成為我的一部分。
你是否有什麼夢想因為「太大、太遠」的心理障礙而遲遲未動?不妨試試里程碑階梯,將那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,一步一步拉回到今天可以著手的小行動。或許,你會和我一樣,有令人驚喜的發現!
這是我準備4/21「啟動第二曲線:覺醒與記錄」讀書會分享的實踐筆記,歡迎有興趣的朋友留言交流!
留言
張貼留言